新规发布,冷链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冷链装备行业近期有两个热点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受上海疫情封城下物流遇阻、食物短缺的影响,各地掀起了抢购冷柜和大容量冰箱的风潮。另外,国家五部委在4月12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优化枢纽港站布局、完善运输设施网络等一系列举措来保障冷链物流通畅。
冷柜脱销和物流新政出台让冷链装备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作为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冷链产业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正在大踏步前进,从生产端仓储、运输端物流到终端贮藏设备市场,都在持续扩张。
仓储方面,2021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政策全面促进冷链市场发展,行业发展再提速。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冷库容量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国库容总量为5881万吨,同比增长8.1%;新增库容量为441万吨,同比增长13.0%。冷库用冷凝机组在同期增速达到18.1%,而“十三五”期间五年复合增长率仅为6.2%。
运输环节,2021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为24.2万台,同比增长达到18.9%。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推动了冷链物流运输基础建设的新热潮,加之疫情催化下生鲜零售模式的多样化和医药冷链的提升,共同推动了冷藏车市场需求的增长。而疫情仍然对全球海运市场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全球范围内运输费用的上涨以及生鲜运输需求的增长,作为冷藏集装箱的主要生产国,2021年中国冷藏集装箱销售量急速攀升,全年销量同比增长51.4%。
终端零售方面,据产业在线统计,2021年制冷陈列柜销售量为25.7万台,同比增长4.9%。由于国内下游零售业景气度不高,新增需求动能不足,从全年来看市场趋向平稳。食品展示柜市场也恢复到正常水平,2021全年销售量650万台,同比实现15%的增长。
虽然冷链装备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行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市场规模不大,系统化程度低,区域性特征比较强,缺乏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储运销售的比例仍然偏低。
在此背景下,国家在去年底推出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的第一份五年规划,规划结合我国国情和冷链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实际情况,针对“6+1”重点品类(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规划的指引下,各地方的相关配套政策也纷纷出台,一系列务实、可操作的具体举措正在落地,冷链装备行业正在迎来又一个发展黄金期。规划的出台也是全体冷链人的期盼,在产学研各个层面,长期以来大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默默耕耘,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冷链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