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进口冷链食品蹭蹭涨,冷库企业日子却不好过?
日期:2023-05-25 点击数:
返回列表
2023年1-4月,我国肉类进口254.4万吨,同比增长12.7%;进口金额94.5亿美元,同比增长7.7%。我国进口水产品超160万吨,同比增长15%以上,其中我国进口冷鲜螃蟹3万吨,同比增长37.23%。一季度我国进口水果201.8万吨,同比下降6%,进口金额46.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鲜榴莲进口量9.14万吨,同比上涨约154%。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进口冷链食品从今年开年以来就呈现快速反弹势头,可以说是量价齐升。这几年大贸食品都是支撑我国冷链需求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肉类、水产和水果更是冷库的填仓主力。
1-4月份进口趋势不错,按理说冷库业务应该比较景气,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相同。绝大多数地区冷库空置率同比有所增加,冷库租金呈下降态势,且沿海港口冷库这一特点更加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中物联冷链委通过调研梳理如下原因:
一是冷库库容量增长过快。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20至2022这两年冷库新增库容超过4000万立方米,年均增速超过12%。2023年一季度全国公共型冷库容量新增约56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约7%,依旧处于中高速区间,且仍有不少资本和跨界势力(如房产企业等)涌入冷库市场。在冷库建造速度已经明显快于进口冷链食品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冷库吃不饱,也必然会造成冷库市场越来越卷,大打价格战恶性循环,据悉有些城市和地区的冷库价格甚至不如十年前水平。在此呼吁大家投资冷库需谨慎,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冷库市场监管整顿,也呼吁需求方选择资质证照齐全的冷库来使用。
二是某些品类仅从进口量来看是在增加,但实际上到国内后的销售价格在不断走低,原因有很多比如消费上不去,国内产量增加等。当进口价和销售价出现倒挂时,如进口肉类期货就失去了市场,对贸易商来说很多货物直接就做现货采买了,不少港口冷库自然也就没了生意。
三是在三年疫情期间,因检出阳性、通关时效等问题分散了进口冷链食品的通关港口选择,部分海陆空港借机新建了不少冷库,但疫情恢复后很多进口商出于通关效率和费用等考虑,又跟原来的港口重续前缘,对新建一大批冷库造成不小冲击。
四是疫情过后取消了集中监管仓和层层核酸查验流程,进口冷链货物周转和流通效率提升不少,很多货物从港口通关后直接拉往内陆地区前置仓,或者直接流向终端销售,所以无论是港口冷库还是分拨冷库的存储量就明显降下来了。
(文章转载自制冷快报)
随便看看
- 12-29
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同比增长超6%
随着冷链物流需求逐步企稳回升,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冷链物流相关基础设施快速增长,冷藏车保有量...
- 07-06
氨制冷:受争议缘起何处?
氨制冷是最古老的制冷剂之一,1876年氨制冷压缩机用于一家啤酒工厂的冷却,从此氨制冷开始飞速发展。氨制冷技术不仅应用于...
- 10-09
云南祥云加速发展“冷链”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祥云县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现代企业集团,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做大...
- 11-13
黑龙江:推进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
近日,《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在冷链物流方面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产...